学院新闻
返回列表
卓越软件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一周年工作汇报
时间:2013-02-18 来源部门 : 文字作者: 点击:

开拓创新,突出四个特点谋发展

再接再厉,瞄准四个方向下功夫

---卓越软件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一周年工作汇报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的高等教育重大计划。我市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于2011年11月17日在市大学软件学院启动,一年来,学院按照“天津市卓越软件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方案”的要求,创新探索,培育特色,正在健康稳定持续推进。

2013年1月11日下午,卓越软件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一周年工作会议在市大学软件学院召开。市委常委、市委教育工委书记朱丽萍出席会议并讲话。市政协副主席陈永川、天津大学校长李家俊出席。市委办公厅、市教委、滨海高新区管委会有关同志,天津大学和卓越软件教育培养计划相关高校的领导,教育部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办公室和天津市软件行业协会的负责同志,苏州、深圳、青岛软件园负责人,IBM、Oracle、软通动力、中软、东软、汉柏等知名企业的代表参加会议。

会前,市大学软件学院通过“载体环境、产学合作、就业服务、协同创新、学生工作、社会服务”等六部分作了汇报和展示。市领导和与会同志察看了市大学软件学院软件新技术新应用展示体验中心,体验了学生参与开发的移动互联网的设计成果,观看了最新云计算解决方案演示,通过视频察看了“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实践教学区、协同创新区的教学和科研活动。

会上,市大学软件学院蒋秀明院长汇报了“天津市卓越软件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进展及2013年行动计划”,确立了建成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二期(教育云平台)、建成“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汉柏科技软件新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针对重点企业“一对一”人力资源服务、启动实施“师资培养千人计划”、探索打造 “天软证书”育人品牌、筹备成立“天津市软件学会”等2013年的重点工作。教育部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卢苇教授、滨海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倪祥玉同志、汉柏科技公司总经理任杰、市软件行业协会会长郭红旗及部分高校代表分别从不同角度围绕卓越软件工程师教育培养作了发言。

丽萍书记在讲话中总结了市大学软件学院一年来工作的四个特点:一是培养模式取得新突破,理念思路领先,课程设置完全跟市场对接,跟企业的需求对接,跟国际化的潮流对接,既培养人才,也是招商平台,这是其他所有高校里面没有的。二是载体环境树立新标准,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规模大,功能全,管理服务手段先进,大量运用了新技术,实现了“学习环境企业化,生活环境校园化”,对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三是协同创造搭建新平台,围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发挥自身优势,着力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促进创新资源和要素有效汇聚,通过“校企协同开发计划、校企协同研发计划、产学研协同攻关计划”,释放 “人才、产业、学科、技术”等创新要素的活力,取得了新成果,提供了新思路。四是开放培训建设新基地,不仅仅培养能够从学校到企业无缝对接的在校大学生,还开展了很多在职培训,特别是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驻区企业培训了很多人。市大学软件学院的探索对深化我市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提升工程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软件创新人才,促进天津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加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丽萍书记在肯定成绩的同时,特别提醒大家要认清任务的艰巨和形势的严峻,并对各高校及大学软件学院提出了四个“下功夫”的要求:一是要在培养模式的创新上再下功夫,让培养的学生更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更能够瞄准市场,真正实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二是要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创造能力上再下功夫,汇聚创新要素,加强产学研用结合,积极转化创新成果,一个民族最根本的活力、动力就是创新创造,培养大学生创新创造的能力,这样国家才有活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才能实现;三是要在招商引才、招商引智的平台建设上再下功夫,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招商引资的名片,引才引智的平台,为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服务,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服务,为天津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发挥更大的作用;四是要在探索持续发展的机制上再下功夫,明确下一步着力的方向,探索研究调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教育、其他高校、企业各方面积极性的机制,市有关部门和滨海高新区要形成合力,大力支持,加强协同创新,使培养的人更符合需求,管理机制更顺畅,持续发展的动力更足,聚合正能量,创造新成果,推动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