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学校党委关于“竞进”行动的决策部署,切实履行“服务育人、保障育人”职责,后勤保障服务部(财务部)以“保供应、稳质量、强监管”为核心目标,不断统筹推进供应链管控、安全管理升级和服务模式创新,着力打造“安全、高效、贴心”的高校膳食服务体系,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后勤保障。
筑牢供应防线,夯实物资保障基础
后勤保障服务部(财务部)严把食堂原材料入口关,全品类原材料均由学校统一采购,从粮油调料、肉禽蛋奶,及一次性餐具由市教委农校对接平台和我校招标入围的供货商供货,确保全部原材料可溯源追溯。肉类品种严格执行检验检疫索票索证制度;蔬菜实行 “供应商自检+食堂快检+第三方抽检+市场监管复检”四级检测制度,食材农残等关键指标检测覆盖率100%。同时食堂严把原材料入库检验关,对于不符合加工标准、感官存疑、临期过期的原材料坚决退回。上述举措,最大程度上降低了不合格食品原材料流入校园餐桌的可能,从源头上保证了校园餐的安全。
构建全链条食安防线,筑牢校园食品安全屏障
加强食堂从业人员管理和健康监控。后勤保障服务部(财务部)严格执行食堂从业人员管理的相关规定,除体检合格取得“健康证”外,还需参加每学期专业技术和操作规范的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同时在日常管理中,严格落实晨、午检制度,每日两次对从业人员健康情况、着装规范进行全覆盖检查,杜绝带病上岗,严控疾病传播风险。
持续强化食品加工环节的规范化管理。食品卫生安全是膳食保障工作的底线和红线,膳食管理中心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卫生安全“四个最严”的指示批示精神,严格贯彻落实国家、天津市、市教委的各项法律法规,落实安全责任,严控工作风险,坚持执行“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的工作机制,从各个工作环节持续落实严管责任,确保广大师生“舌尖上的安全”。
严守安全生产责任,保证校园整体安全。食堂除了是食品安全的主阵地,还是校园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为提升食堂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后勤保障服务部(财务部)以“人防+技防”协同管理模式,通过人员培训、制度完善与智能技术融合,构建全方位风险防控体系。食堂安全生产实现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防的转变,有效筑牢食品安全与生产安全双重防线。
联合学校网信办开展消防安全、燃气安全等专题培训,采用“理论+实操”“案例+演练”模式,提升从业人员应急处置能力;不断完善日常操作规范、安全检查制度和应急预案,提升安全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水平。有效利用燃气泄露报警联动系统、电路自动灭弧系统、灶台自动灭火装置、灶具熄火保护装置、消防烟感喷淋系统等设施设备,建立功能完备的技防防护体系,进一步降低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
聚焦师生需求,提升服务育人效能
后勤保障服务部(财务部)主动树牢宗旨意识,紧密围绕“三全育人”理念,不断提高膳食保障工作的“温度”。
每学期对食堂餐品的售卖价格进行核定,确保饭菜价格不高于社会面,充分体现校园食堂公益性原则。为保障生活困难学生的正常饮食,本学期进一步规范了“一元菜品”的供应,设立了明显标识,保证全时段足量供应,让学生能够以相当低廉的价格吃饱吃好。此外本学期根据师生口味对食堂档口进行了综合调整,更新了超过1/3的供餐品种,使之更加符合师生的饮食习惯和需求。
定期组织开展“校领导陪餐”、“食堂后厨开放日”等活动,畅通学生监督渠道和信息反馈渠道。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建议,优化食堂管理与服务。在餐桌、宣传栏等显著位置张贴二维码及负责人电话,师生可通过扫码或电话反映就餐中的问题和意见建议。还可以通过学生座谈会、天软服务公众号等多渠道反映问题、提出建议,后勤保障服务部(财务部)都会积极进行跟踪反馈。不仅提高后勤保障的效率,也促进了食堂综合服务质量的提升。
以“天软新味道”活动为抓手,积极探索新的供餐品种,丰富供餐品类。“天软新味道”美食推介活动,定期精心选取并推出一道特色新品,包含地方特色小吃、传统美食、网红创新品种等。截至发稿时,活动已累计开展27期,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和期待。
以食堂为育人新阵地,将文明就餐习惯养成与情感化服务相结合,通过“规范+温情”双线并进,让食堂成为传递文明的实践课堂,让后勤服务浸润育人温度。通过在就餐区张贴海报、条幅、播放新闻节目等,宣传主流价值观。倡导尊重劳动、勤俭节约、健康饮食的传统美德和良好生活习惯。目前食堂餐饮浪费现象明显减少,服务育人效果初步显现。
我校后勤保障服务部(财务部)负责同志表示,膳食服务是“竞进”行动的重要实践阵地,后勤保障服务部(财务部)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精益求精的执行力,持续提升膳食保障服务工作的水平,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将党委部署转化为师生看得见、摸得着、品得到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审稿:后勤保障服务部(财务部)王兵;编辑: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办公室 蒋闯)
图片:后勤保障服务部(财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