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8日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各位家长、校友,各位合作高校、企业伙伴们,朋友们:
大家好!
六月的天软,总有隐隐的期待、淡淡的忧伤:期待你们即将踏入职场,展现风采;忧伤我们即将离别,各在一方。在期待与不舍的此刻,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2024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为每一位毕业生拨穗正冠、送上祝福,共同分享、见证属于你们的荣耀时刻。在此,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祝圆满完成学业的1678位同学锦绣前程,鹏程万里!向辛勤养育你们的父母、悉心指导你们的老师和工程师、支持你们的亲友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同时向长期支持和关爱天软发展的合作高校、校友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美好总是那么不经意、那么短暂,那么令人着迷,大学时光即是如此。大学的生活让我们青春的行囊满满:辅导员的唠叨,班主任的叮咛,工程师的鼓励仍在耳边萦绕;林下朋友圈的快乐、聚光讲堂的分享、能量小站的加速、元餐厅的美味以及元小猿的故事都印在我们青春的记忆里,汇聚成书;天软的春风、夏雨、秋花、冬雪伴我们晨读、漫步、锻炼与嬉戏的时光都印在我们天软的回忆里,折叠成册。这些都装进了我们青春的行囊里,陪我们前行。
同学们,今年5月8日,天津市委书记陈敏尔来我校调研考察,察看学校创新成果、众创空间,听取学校建设、协同育人等情况汇报,与入驻企业负责人、实训学生互动交流。对我校办学的“天软模式”和取得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并对我校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给了我们全体天软人巨大的前行力量。我们会接续奋斗,并把最好的都给你们。学校进一步凝炼了办学方向,建设“高质量的产教融合平台、高水平的成果转化平台、高效能的社会服务平台”;聘请了天津大学国家级人才杨嘉琛教授为我校首席科学家,天津大学人工智能与海洋信息处理实验室也落户天软,首批培养14名学生;聘请了13位企业家作为产业教授,为学校事业发展打通瓶颈、注入活力、增强动力,推进学校事业实现跨越发展、高质量发展;签约了360集团、卓朗科技、奇安信、麒麟软件、国家超算天津中心、鲲鹏中心、飞腾芯片、科大讯飞、浪潮等13家信创头部企业,让我们始终做到“面向行业需求,紧跟技术前沿”;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建立“鲲鹏&昇腾产教融合育人基地”,牵头共建“京津冀软件人才培养基地”、天津市大学科技园联盟,推动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背景下加快软件人才协同培养;学校被认定为天津市现代产业学院,推动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衔接,支撑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我校教学实训中心获评首批天津市级普通高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这些,也都是你们与学校共同成长的足迹。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东升西降”,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国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在这幸福年代,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即将到来之际,你们肩负着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担当,承载着国家民族的期望,背起青春的行囊,即将从天软出发。临别之际,我想代表学校,表达对同学们最美好的祝福和良好祝愿。
一是愿同学们青春的行囊中有一本书。“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书可以;眼睛到不了的地方,书可以。”
希望你们,通过这本书明历史。“读书好处心先觉,立雪深时道已传”。通过读书,我们知道了汹涌澎湃的历史进程从哪里开始,力挽狂澜的时代先锋就从哪里出场。在中华民族跌入黑暗深渊、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关头,中国共产党犹如划破沉沉夜霾的凌厉闪电登上历史舞台,领导人民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雄气概,创造了彪炳史册的历史伟业,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为恢弘的华彩篇章。这两年,你们珍惜韶华,在图书馆、在教室、在我们的满庭芳文化社潜心读书,从勤奋读书中汲取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为你们点赞!
希望你们,通过这本书知信仰。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经千难而百折不挠、历万险而矢志不渝,虽千万人吾往矣,虽九死其犹未悔,靠的就是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至坚的信念、至真的信仰,建立了新中国,带领我们消除了绝对贫困,奔上了小康,现在正带领我们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进。我们广大天软学子也在一直践行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誓言。今年有退役军人96名同学毕业,又有刘铜、王兆康、李乐3名同学光荣入伍,学校也有7位老师经过军旅的淬炼,正在各个岗位承担着育人的重任,这正是我们天软至诚致力品格的见证!向你们致敬!
二是愿同学们青春的行囊中有一支笔。笔似火焰,点燃文明之光;笔似犁铧,耕耘五彩之梦。
希望你们,用这支笔写人生。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新时代为高校学子铺展了波澜壮阔的画卷,轻轻一笔,都将是一段浓墨重彩的人生。选择在大有可为的时代大有作为,在不平凡的时代抓住机遇,走向更辽阔的远方。高校作为科学研究、知识创新、人才培养的摇篮,将德才兼备的“好苗子”输送到各行各业,既是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理念,也是对复兴伟业呼唤人才的热切回应。我们天软学子再次响应号召,朱贺飞、刘瑜、谢渤轮、李思颖、朴雪林、杨艳、周玲燕、刘冬冬、颜玉星等9名同学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高梦瑶、刘梁益也被授予天津市大中专学生志愿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个人,为你们喝彩!
希望你们,用这支笔学技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要把论文写到祖国的大地上。天软的优势之一就是“引企入教”,真题真做,在项目中学习,在开发中成长。同学们在“E起实践吧”的身影总是持续到深夜,特别在以大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通用人工智能技术在全球引起广泛关注的时刻,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加速演变的时刻,孙士杰、季振宗、宋诗阳、陈笑奕、杨松楠、刘梁益、李婧怡、李潇雅、候雅竹、张飞、王代丽等540余人,他们把自己的学习和科研同国家与人民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活学活用,在省部级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这正是天软卓异卓越品格的展现!为你们骄傲!
三是愿同学们青春行囊中有一瓶水。水无常势,事无常规。它不慕高山峰巅,不过分张扬,却谦虚下渗潜行,无私奉献,滋养万物。
希望你们,学水坚持不懈的毅力。水汇聚成涓涓细流,或潜行于崖缝石壁,或穿越山林幽径,仍不忘前行的使命,克服重重阻拦,灵活地千回百转,万涓成水,奔涌成潮,创出了属于自己的天地,不可阻挡的奔向江河大海!这不也是我们天软创新的写照吗?我们天软因创新而诞生,创新也成了天软的基因。目前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科技创新风起云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的时刻,创新成了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建成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研发体系和工业体系,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生产力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我们始终秉承“教学与产业相融、学校与企业互动”的办学理念,承担区域营商环境和软件产业人才“蓄水池”职能,发挥“资源共享、实习实训、创新创业、就业服务”四大功能,推动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坚持不懈累计培养学生10万余人,累计服务大学生创客10万+人次,辐射全国高校百余所,为我们的坚持鼓掌!
希望你们,学水勇闯天涯的勇气。向“新”而行、以“质”致远的中国,举世瞩目。“墨子”传信、“神舟”飞天、“北斗”组网、“嫦娥”探月、“蛟龙”入海、“天眼”巡空正是我们不断创新的结果。天软的“协同创新计划”,把生产场景通过“引企入校”搬进校园,同学们在真实的项目实践中养成创新意识、创业精神。我校众创空间天软·创魔方发挥企业育人重要主体作用,促进人才供需全方位融合,助推科技成果的转化。创魔方累计孵化成功277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近五年这些企业累计贡献产值约70亿元,年贡献产值约14亿元,获得知识产权千余项。于得群、王炳乔、张永明、成江龙、王佳梅、吴亚西等同学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公司,加入到天软创业人当中!愿你们不放弃,永向前,这正是天软创新前行的初心!为你们加油!
青春行囊,用书明智,用笔书写,用水浇灌。在努力与拼搏的同时,也不要忘记感受与体会生活的美好与幸福,不要忘记青春行囊需要充实,充实需要奋斗。路虽远,行则将至。行囊中满载着天软的祝福、天软的期盼、天软的思念。愿大家青春的行囊有越来越多的收获、荣耀与幸福!背起你们的青春行囊,出发闯天涯!
最后,祝亲爱的同学们青春有为!向快乐出发!
祝大家一生幸福!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