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列表
返回列表
为持续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质量与育人成效,10月24日,我校召开2025-2026秋季学期《形势与政策》集体备课会。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形势与政策》课组全体教师及教务部相关人员参会,会议由刘军利副校长主持。

会上,课程组长高莉娟老师对本学期教学计划进行详细介绍,就教学专题选取、成绩构成、课件制作等进行了说明。随后以“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为切入点,以“践行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为题,围绕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全球治理的国际共识、时代之问的中国答卷三个方面对课程核心内容进行系统梳理与深度解读,为后续教学开展提供了扎实的内容支撑。

张玉波对课程选题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强调,《形势与政策》课程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需充分调动学生课堂交互积极性,通过解读多边治理相关内容,帮助大学生提升国际视野与认知水平。同时,要结合天津发展成就与国家领先优势,在教学中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与民族自豪感。他指出,课程需紧密结合专业方向特点,围绕我校办学特色推动教学内容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让形势与政策教育更具针对性与实效性。
侯洁对课组的充分准备予以肯定,认为本次备课内容层次分明、逻辑清晰,充分体现了团队的专业素养。她指出,《形势与政策》课程目标是回应当代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并予以正确引导,既要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当前国际国内局势,深入分析时事热点,又要精准对接学生思想关切,解读党和国家的治国理政方略与行动部署。她强调,思政工作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中之重,思政教师既要讲好思政课程,传承红色基因,更要传递大国担当。
对于课程未来建设,侯洁提出三点期望。一是坚持服务育人导向,思政课程要主动对接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浪潮,引导学生积极拥抱科技变革,树立科技自立自强意识。二是强化前瞻性布局,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十五五”规划要点融入教学,帮助学生洞悉国家发展前沿趋势。三是创新课程体系建设,打造“珠链式”思政课程体系,联合企业工程师开展思政专题系列教育,推动思政课真正入脑入心,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贡献青春力量。
学校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领导班子带头讲思政课,多次参加思政课集体备课活动。此次会议的召开,进一步明确了课程建设方向与育人目标,为本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学校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持续凝心聚力、深耕教学,切实将备课成果转化为育人实效,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审稿:教务部 刘祥颖;编辑: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办公室 蒋闯)
图片来源: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