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应用成效   >   正文

课堂变职场 同学成同事

作者: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 2018-04-23

2013年7月2日,《今晚报》要闻版以“课堂变职场 同学成同事”为题对我院进行了宣传报道,现将全文转载如下:

高校通过公司化管理完成实训项目

课堂变职场 同学成同事

毕业生适应企业需求竞争力增强

本报讯 (记者殷莹)“上下班打卡、到岗穿工装、实行业绩考核制、每月领‘工资’……”面对大学生就业较为困难的状况,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通过班级公司化管理,完成与企业互动的实训项目,让学生一入校便成为“职场人”,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记者日前在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采访时看到,学生们进入教室时,互称“经理”、“科长”等,俨然职场中人。“我们班实施企业化管理,同学之间,同学和老师之间都是同事关系。”2011级软件工程专业学生李凯介绍。李凯在班内任职“副总经理”, 除了要学好专业课外,还要带领团队完成一些与企业互动的模拟实训项目。“我们班内设业务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等部门,同学们竞聘上岗,并实施公司化考评。”“李总”边说边拿出一张“工资条”给记者看。“我这个月的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加上‘五险一金’,一共是6000多块。”原来,这“工资”是由班级公司的“人力部”和“财务部”根据出勤、宿舍表现、学习态度等进行综合评定和核算出的,虽然大伙并不能领到钱,但“工资条”却会成为学校评定奖学金和向用人单位推荐优秀生的重要依据。

“在班级‘公司’当‘副总’的经历,使我在求职中底气更足了。由于组织实施项目的经验优势,又能适应企业化管理,因此竞聘时,我这个专升本的学生竟拼掉了很多重点本科生或研究生。”已顺利找到工作的李凯告诉记者。该学院副院长刘石英表示,经过公司化管理和实际项目的锻炼,使学生们能够迅速适应社会、企业的需求,大大增加了就业砝码。以该校2013届高职升本毕业生为例,在已签订三方协议的毕业生中,年薪超过10万元的占了19%,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工作的人数占了31%。

 

 

版权所有: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