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学院党委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主题教育和巡视整改工作融于一体,使党员干部、职工群众焕发出来的热情切实转化成了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实际成果。
日前,由中共天津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发的《天津教育工作简报》以《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不断创新产教融合育人模式》为题,刊发了我院创新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典型经验,对我院作为我市重要的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基地,坚持“教学与产业相融,学校与企业互动”办学理念,不断深化产教融合育人模式改革所做的探索和取得的成绩进行介绍。全文如下:
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不断创新产教融合育人模式
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作为我市重要的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基地,始终坚持“教学与产业相融,学校与企业互动”的办学理念,以软件产业发展人才需求为导向,集合教育、科技、产业优势资源,运用一流技术和设备搭建教学实践实训平台,不断深化产教融合育人模式改革,注重产业育人、课程育人、实践育人、科技育人,形成多企业、多高校、多层次互动融合的软件人才培养新机制,走出一条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之路。
一、深化产业育人,共建共享人才培养基地,搭建“两入驻”平台
学院构建了完备的“多企业协同、多高校参与、多层次实训”的育人体系,形成共建共享的新型产学研结合基地建设的“天津模式”。一是吸引高水平高层次企业、高校入驻。聚集科大讯飞、Tridium、中软、软通动力等140家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天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东北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等高校,并辐射至全国79所高校,搭建了成熟的资源共享、实习实训、创新创业、就业服务平台。二是精心组织实训项目。“3+1”(3年市示范性软件学院+1年实训)、“3+2”(3年高职+2年本科)和“卓越软件工程师”等育人项目逐渐形成规模,目前年实训人数稳定在11000人次左右。三是工作创新成果得到推广。该学院探索形成的“产学协同、互动融合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被确定为教育部产学研结合典型案例,在全国普通高校得到推广。
二、完善课程育人,紧贴产业需求优化课程体系,解决产教融合“两张皮”问题
学院注重发挥自身优势,在解决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上下功夫。一是聚焦产业需求。积极开展课程体系建设,并注重动态调整更新,每年开设与产业发展匹配的专业方向近30个。二是实行“一人一张课表”。开展“卓越先行特训营”,学生入学前试听试学后选择专业方向,自主选择、自主学习。采取订单式培养,实现了“7人开班”的超小班教学,目前学院已对近7000人次进行了产教深度融合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该学院产学研结合实践成果,已连续获得两届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在第十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全国总决赛、天津市大学生信息安全网络攻防大赛中共有24人次获奖。
三、推进实践育人,实行“班级公司化”管理,培养“双角色”意识
学院创新学生管理模式,实行“学生即员工,学习当工作,作业当业务”制度,强化学生的“公司”和“员工”意识,引导学生扮好双重角色,穿工装、上下课打卡,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能力、提升素质。一是实行“班级公司化”管理。学院搭建真实企业管理架构,按照企业生产管理机构模式,实施“公司-分公司-业务部-科室”的企业化组织管理体制,使学生熟悉软件企业产业生产管理和运行模式。实行虚拟工资式考核,每月按照《员工工资管理规定实施细则》,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定,给每名学生发放虚拟工资条,作为评奖评先和优先推荐工作的依据。强化企业化考核管理,由入驻企业区分岗位设置、学生能力、参与时间、完成情况等指标对学生进行考核,激励学生积极参与项目开发,增强工程实践能力,提升团队协作意识,培养职业精神,在真实的企业化环境中实现由学生到企业人的角色转换。二是强化协同育人。组织入驻企业党员成立企业协同育人临时党支部,发挥企业导师的引领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教学,强化家国情怀教育、民族品牌教育、独立自强教育和创新思维教育,形成企业和高校协同育人工作合力。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2%以上。
四、强化科技育人,营造“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环境,实现“双链条”衔接
学院建成全市最大、运营最成熟、最规范的国家级众创空间“天软·创魔方”,通过引入社会创新项目和工程师,借助工程实践和创新创业平台,全面提升学生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一是营造“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环境。全市高校众创空间联盟秘书处和OTC场外交易市场服务中心设在该学院,“天津高校众创空间运营管理信息平台”由学院进行日常管理。学院聚集了100多家创业企业的1500多名工程师,每年带领600多名大学生在学院独立或参与“双创”活动。二是形成“双链条”“双创”人才孵化体系。学院着力建设“工程实践-协同创新”“协同创新-创业实战”育人体系,积极承办、协办了4届“互联网+”大赛,开展了10余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培训,受益学生超过1300人次,涉及项目500余个,成为链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园区产业孵化的桥梁和纽带。三是注重创新技术运用。在第三届世界智能大会上,该学院作为第一批开通5G网络和实现5G全覆盖的高校,现场展示了“智慧教室”和“智慧安防”建设成果。该学院与Tridium签署了深化产学研结合合作协议,启动了“T-Star合作伙伴创新创业成长计划”,将着力推进物联网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工作质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