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列表
返回列表
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思政教育的教学实效,强化技术实践,10月24日,在程序员节当天,刘军利副校长率队赴华苑智慧山开展以“智启1024·AI筑津门”为主题的“行走的大思政课”,持续践行“软件报国、软件强国”理想誓言,不断深化专业实践与思政育人贯通融合。教务部、学工部及学生代表50余人参加教学实践。

启程:从“脑机交互”到“π型人才”的思考
在行车途中,以天津市脑机交融与人机交互海河实验室为切入点,学工部教师向同学们提问:“在人工智能浪潮中,软件工程师如何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π型人才’?”这一问题点燃了同学们对未知领域的好奇与期待。经过交流思考,大家一致认为“π型人才”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基础,还需具备跨学科视野与人文情怀,更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为支撑。


现场:从“AI技术洞察”到“使命担当”的触动
在人工智能技术论坛现场,华为云技术专家从行业视角出发,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对软件工程领域的重塑趋势。工业化AI资深专家,深刻阐述大模型概念与使用技巧。华为终端大客户代表则全面介绍了华为擎云HM940在提供安全、高效的数字化办公解决方案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共鸣:从“行走的课堂”到“青春的征程”
本次活动将课堂延伸到科技社区、产业一线,打破了传统思政教育的时空界限,让同学们在社会大课堂中验证理论、坚定信念。刘军利强调,今天的实践教学既是技术启发,也是一场价值观的淬炼——当我们看到国产AI框架在华为云上运行时,人工智能已变为可触达的未来。



这堂特殊的思政课,在行走中启智润心、实践中淬炼担当。未来,天软学子将在AI浪潮中铸就软件报国的青春信念,用代码作诗,以算法为画,在互联网中用0与1为信创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引擎。
(审稿:学工部 沈士强;编辑: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办公室 蒋闯)
图片来源:学工部